此前,詹友学从选取的供试中草药中,筛选出大蒜、甘草、丁香和藿香这4种中草药,通过初步提取有效成份,发现它们对木霉有较强的的抑制作用[1]。叶罗娜经过相关试验发现,从多种植物提取物中筛选出了肉桂油,在浓度较低时就对鸡腿菇腐烂病的病原菌产生抑菌作用[2]。大蒜鳞茎提取物大蒜素也能有效抑制真菌,其抑制能力比阿霍烯更加稳定,也更加强大,并且不会对原有的食用菌生长产生较大影响。也有相关报道称蒲公英、海头红等中药材植物的提取物对木霉、疣孢霉、芽孢杆菌等有很好的抑制作用[3]。除此之外,利用多抗霉素等微生物源抗菌素及植物源生物农药制剂防治食用菌病虫害,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3.2 生防菌及生防菌剂
生防菌及其菌剂是利用了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用生防菌自身产生的物质来降低病原微生物或组织病原微生物的进一步发展。生防菌防治植物病害对环境不产生二次毒害、对作物本身安全、不产生抗性,是当代植物保护技术研究发展的重点。
张春兰等研究表明,中生菌素和木霉菌对引起双孢蘑菇的褐斑病——疣孢霉有较高抑制作用,而对双孢蘑菇的抑制作用则要小得多;田间防治中,利用木霉菌的500倍液处理覆土,对该病菌引起的褐腐病有较好的效果,同时不会影响双孢蘑菇的生长和发育[4]。贾含琪等研究发现一株生防菌株——多形炭角菌S-7,它能有效抑制脉孢霉的生长发育,同时不会对平菇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并且将多形炭角菌S-7的液体发酵液进行吸附,洗脱、稀释成有45%的菌剂,只需用量为400 µl进行防治,就可取得有效防控[5]。马林等人筛选生防细菌12C2-4和MS82菌株,它对绿色木霉有明显抑制作用、效果突出。通过平板对峙培养试验发现,MS82菌株在抑制木霉生长的同时对双孢蘑菇菌丝自身生长几乎没有影响[6]。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及16S 基因片段的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MS82 属于假单胞菌 [6]。除此之外,苏云金芽孢杆菌15-2、23-5、24-3、26-3、28-6、31-2和31-5菌株喂迟眼蕈蚊幼虫后其校正死亡率高于50%,其中23-5菌株的校正死亡率高达84.48%[7]。李强等人从野生偏肿栓菌子实体中筛选1株生防菌,经鉴定为渐绿木霉的18-21,它对植物根腐病原菌腐皮镰刀菌、食用菌腐败病三线镰刀菌的抑制率均超过了56%,同时它还对侧芽胞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等病原细菌均具有显著的抑菌效果[8]。王珊珊等人发现了一株生防链霉菌,它对好食脉孢霉的拮抗作用比较突出,抑菌直径可过到2.8 cm[9]。张丽等筛选出一株苏云金芽孢杆菌BT,命名为BRC-LLP29,其发酵液在高浓度下能对厉眼蕈蚊的幼虫起到较好的毒杀作用,但与常规的杀虫吡虫啉、阿维菌素等相比,效果略差,作用时间较长。不足之处,该菌株发酵液对食用菌有一定的副作用,对菌丝的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10]。张俊兰从白蘑菇、香菇、秀珍菇的子实体筛选一系列内生菌,其中从白蘑菇中筛选出的假单胞菌AB-114菌株,通过抑制试验发现,它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酵母菌、木霉4种病原菌均表现出较强的抑制作用,抑菌圈均达到了15 mm以上[11]。食用菌的细菌性腐烂病、红银耳病,利用中生菌素、宁南霉素、玫瑰链霉素、金霉素进行防治,均能起到不错的防控效果。
3.3 天敌防控
在大棚内栽培的食用菌,可选用捕食性天敌,例如猪笼草、茅蒿菜等食虫植物;而露天栽培的食用菌可利用捕食性蜘蛛、捕食性蝇、捕食螨、寄生性线虫等来防治菇蝇、菇蚊。
圆果大赤螨和赤螨可捕食竹荪害螨,黄柄黑峰可以捕食竹荪跳虫,还可寄生于蘑菇上瘿蚊幼虫体内。目前陆续发现我国有食用菌害虫种类繁多,但自然界中也存在着捕食和寄生性的天敌。未来需进一步研究这些天敌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活规律,探索天敌大规模繁育技术,使其在食用菌害虫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
结论
食用菌产业的发展为我国贫困地区发展经济产业提供了新的方向,发展情势总体良好。但长远来看,在产业的保障问题上,还有不足。能用于食用菌生物防治的生防手段,无论是植物源提取物、生防菌及其菌剂,还是病原物天敌的相关研究,依然停留在初步探索阶段,在食用菌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植保人员需要加快脚步、提升技术,找到更多、更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来解决发生在食用菌上的病害问题,从根源上避免大量的经济损失。加快对食用菌病害生防的研究,完善食用菌产业链,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民致富。
参考文献:
[1] 詹友学. 食用菌致病木霉的生物防治初步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10.
[2] 叶罗娜. 鸡腿菇菌柄腐烂病病原鉴定与防治技术初探[D]. 华中农业大学, 2017.
[3] 王刚正,曹现涛,边银丙. 36 种植物提取物液对食用菌 两种竞争性木霉菌的抑制作用[J]. 中国食用菌, 2015, 34(2): 74-76
[4] 张春兰. 对双孢蘑菇褐腐病致病菌有害疣孢霉的研究[D]. 吉林农业大学, 2015.
[5] 贾含琪. 食用菌脉孢霉生防菌筛选及其防效的研究[D]. 东北林业大学.
[6] 马林,曲绍轩,王晓强,等. 食用菌木霉的生防细菌鉴定及相关基因功能预测[J]. 江苏农业学报, 2016, 32(3): 528-533.
[7] 马林,曲绍轩,林金盛,等. 食用菌迟眼蕈蚊生防菌苏云金芽孢杆菌的筛选及毒力测定[J]. 病虫害防治, 2015, 6: 53-55.
[8] 李强,李小林,黄羽佳,等.偏肿栓菌内生木霉菌株18-21抑菌效果研究[J].微生物学杂志, 2016, 36(1): 17-21.
[9] 王珊珊,杨佳玥,袁雪,等.一种脉孢霉的分离鉴定及拮抗菌筛选[J].中国农学通报, 2015, 31(21): 157-161
[10] 张丽. 食用菌厉眼蕈蚊生防菌苏云金杆菌的筛选及毒力测定. 福建农林大学, 2011.
[11] 张俊兰. 食用菌内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的初步研究[D]. 福建农林大学, 2010.